江蘇高等教育網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Network

主辦: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協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學院
當前位置:首頁高教信息學術課題正文

具有全球勝任力的農業外派人才培養研究

來源:南京農業大學作者:朱禹函 王薇發布:2023-04-11 17:00分享:

南京農業大學朱禹函 王薇主持完成了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2022年江蘇高?!肮步ǜ哔|量的外語教育新生態”專項研究課題“具有全球勝任力的農業外派人才培養研究  ”(課題編號: 2022WJYB021),課題組主要成員:馬秀鵬、王菊芳、胡苑艷。

   由于“農業外派人員能力提升培訓班”學員遴選自農業農村部機關司局、直屬單位和部分?。▍^、市)農業農村部門和科研機構等,所以他們不僅早已接受過高等教育還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多年鍛煉,這也決定了他們與高校學子有根本性的區別。無論是心智水平、思考能力還是知識儲備、生活閱歷等,他們都是同輩中的佼佼者。比如,學員中有部門領導、有在政府部門從事專業口譯的資深譯員、有在國外高校取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而且,培訓班學員旨在擔任涉農國際組織職員,而非面向所有國際組織,亦非工程類和商務類國際組織。所以,如果簡單基于其他高校針對在校學生開設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課程,顯然是張冠李戴、不得其法。當然,雖然其他高校已有的課程不能簡單照搬,但設置理念卻能學習借鑒。無論是綜合性大學還是行業特色高校,其國際組織培養課程都強調校內外聯通、學習實踐相統一。這一原則必須納入到課程建構的考量中。所以,考慮到培訓班的特殊性,基于課程論,本文還提出了下列涉農國際組織人才課程建設原則。

   一是課程目標是培養“知中國、懂專業、會外語”的復合型人才。身為我國農業援外儲備人才,培訓班學員肩負著在國際組織或外派國傳遞中國農業政策、農業發展科學技術和助農減貧的歷史經驗等多種使命,需要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方案以解決世界問題,所以“知中國”是前提。而且,有學者指出:“從當前我國對外交流面對的困境看,缺少的恰恰是能在外語語境中講明白中國觀點和中國立場的人才,這要求國際化人才必須深植于本土文化之中,講得清歷史的中國、當代的中國及其二者之間的文化傳承關系?!睘榇?,我們設計了中國傳統文化解讀、黨史與國情教育和中國農業政策等課程和專題講座。然而,“知中國”需要通過“懂專業”來夯實和深化。培訓班學員全部來自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絕大多數以農學專業為主且在工作崗位上長期處理實務,所以他們具有過硬的專業能力。但是,也正是由于長期處于一線工作,在時間和精力上無法保證對專業領域知識的系統了解和實時更新,所以我們結合學校特色和優勢學科,安排了關于小麥生產、大豆種業資源、食品安全和水稻生產等專題講座,以使學員們高效掌握專業領域相關信息?!皶庹Z”是對援外儲備人才的基本要求。外語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學員在國際組織工作的成就感、國外生活的幸福感和出國經歷的獲得感,所以“會”外語至關重要。但由于學員們早已畢業,疏于使用外語,且在學校習得的外語知識是基礎性、大眾化的聽說讀寫譯,而非專門用途外語,也就造成學員們能進行簡單地跨文化交流,卻無法流利使用外語進行工作匯報、商務談判和主題演講等專業性極強的交流。因此,我們在專門用途外語教學論的指導下,重構外語的聽說讀寫譯課程。比如,聽力材料不是來自于市面上針對大學生、研究生或博士生出版的教材,而是從涉農國際組織工作日常、農業國際論壇圓桌會議、農業領袖的主旨演講中選材,力圖做到情景真實、語言地道和專業對口。

   二是課程內容以“硬”知識輸入為主,“軟”技能學習為輔的融合原則。根據農業外派人員英語能力的實際水平,設置注重國際化、中國情、復合型和應用性課程體系,從國際視野、中國情懷、復合知識、應用技能等方面提升外派人員的英語水平、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具體而言,課程體系分為3大版塊,分別以英語、專業和綜合技能為核心構建課程群。其中英語核心版塊和專業核心版塊以其高階性和挑戰度被學員們戲稱“硬骨頭”,而綜合技能版塊側重于疏解學員們的學習和工作壓力并通過專業教練指導如何高效地強身健體。如此“軟硬”兼施,助力學員們提升綜合素質。

   例如,英語核心版塊課程素材從學員們將來實際工作場景進行選取和設計,包括模擬聯合國、模擬國際法庭和模擬商務談判等內容,涵蓋聽說讀寫譯各方面,以提升學員用英語表達專業知識、國際組織公文寫作等實際運用能力。FAO首位中國籍副總干事何昌垂曾說:“克服語言障礙,提高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是有效參與國際組織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無論級別高低,都同樣重要?!睂I核心課程版塊圍繞中外農業貿易、世界主要經濟體農業政策比較分析、農業概論、中國與國際組織合作等方面進行設計,以更新學員的專業知識、填補知識盲點。綜合技能版塊則涉及心理調試、外事禮儀和有氧運動等課程,以幫助學員將來更好地適應國際組織工作。雖然這一版塊的課程內容看似“務虛”,實則大為有用。在國際組織這種多國家、多民族和多文化的環境,面對紛繁復雜的工作,如果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調適能力和健康身體,則很容易引發身心問題,從而影響工作表現。而國際交流中的禮儀問題看似雖“小”,卻不僅能反映出個人的綜合素質還有可能影響國家形象。微妙的“位次排序”在歷史上曾多次引發口角、沖突甚至戰爭。所以,這些“軟”技能必須出現在課程體系中。

   三是課程組織為理論課和實踐課融合、線上線下結合的立體式結構。中國歷史上,有無數杰出人物通過不同形式傳遞出一條樸素真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躬身實踐,學員們所謂的聽懂了,只能代表老師們說明白,卻不能證明學員們真正掌握課程重點。所以,理論課的學習必須融合社會實踐,把知識點設計成任務式或項目探究式學習,用實踐來深化和反饋理論學習的成果。另外,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教學早已突破空間限制,組織形式愈發豐富。這也為培養涉農國際組織人才提供了必要支持。即使我校是農業特色高校,但學校優勢學科不一定完全匹配涉農國際組織人才培養課程要求,具有涉農國際組織任職經歷的專家更是屈指可數,所以邀請校外專家進行線上授課就十分必要。為此,我們邀請許多在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等機構在職專家,通過線上的形式給學員們進行情景體驗式教學。

   基于上述原則,結合國內高校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實踐,本文設計了涉農國際組織人才課程體系,其特色在于這是一套為農業方面外派人員量身打造,助其迅速提升國際組織勝任力的專業課程體系。
聯系地址:北京西路15號(210024) || 聯系電話:025-83300736 || 蘇ICP備14027130號-1
主辦單位: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
蘇公網安備 32010602010156號
97色色高清人妻@97色色人妻有码视频@97色色人人�?@97视频在线观看@97视频在线观看视频